在当初耳闻据说Sony即将要发表 Sony a7C II 、a7CR 两款全片幅相机时,都不禁为m4 & r5用户捏了一把冷汗,直到看见影片发布后,还真的验证了当初所想…
作为二代的轻量化全片幅相机,时隔三年到底带来哪些升级?今天不会讲太多规格资讯~会比较以现场体验去分享心得,以及建议它适合怎样的族群入手?
外观变化
接下来从上代 a7c 、 a7m4 的外观去比较,哪里做出升级?再来和做比较:由下图可知,在外型与一代一样轻便(虽然多了5g ),皆有两个颜色可选择~。
比较不同的点在这代机身的设计上,做出很不错的改变,是它几乎把a7m4的拨盘与转盘都加入到这个机身上,拥有了三个拨盘,但又不会给人过度凌乱或操作复杂的感觉。
前面多了前置拨盘、右侧变得可自定义转盘、新增Sony a7m4、r5 一样上方能快速切换拨盘,手感的握持的部分,相比上代更深(增加摩擦力)更好拿捏不易跌手。
那这次在现场体验比较特别的是,机身还有多添加了下手柄GP-X2,也蛮贴心的也考虑到一些手比较大的用户,会让整体握持感更好(需另外加购)。
说完外观,接下来快速说明它在继承了哪些a7m4、r5的功能?
重要提升及小遗憾
这代采用了与a7m4一样的感光元件,3300万画素、影片规格最高到 4K60p(Super35)、FHD 120p、7K 超采样输出,同样支援 10-bit 4:2:2 的规格。
不只如此,有了更友善的菜单、触控荧幕更人性化,可用上下、横移滑动方向叫出常用fn菜单,对于新手使用全片幅不会有压力,有种彷彿在使用手机拍照的错觉。
下放如a7r5的ai辅助对焦性能(新增识别目标火车、汽车、鸟类、飞机、昆虫等)、体积重量缩小、自定义导入lut、防手震7级甚至比a7m4的 5.5级更高、还有内建缩时拍摄。
缺点吐槽:单记忆卡、小的观景窗与几乎没升级的荧幕、没有摇杆(对于动态还好)散热部分若需长期录影,绝非专业工作能胜任。
再来就是选择,是想以纯粹休闲旅游出发?但同时又需要一些不错的规格;还是说未来会有工作上的需求?需用户们更得需要去好好思考其中的定位。
最后,我认为不管是男女都非常适合,推荐程度五颗星,对于新手、或想尝试做自媒体的人,绝对是一台友善兼具美观、轻便、值得信赖的选择之一(价格部分记得考虑清楚再做购入)。
本文转载自:seniorboy by raysun
以上图片来源:seniorboy